時光荏苒歲月崢嶸,秋去冬來大地迎春。
這個冬季,在新興這片生機勃發的熱土上,春天一直沒走遠,就在新興江兩岸,翹首而望——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各項事業方興未艾,產業園區內車水馬龍,人旺業興春潮涌動。 四十年來,在深化改革的征程中,新興一直在書寫傳奇。
這樣的傳奇是如何書寫的?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洗禮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共產黨人領路的,是振奮精神、頑強拼搏的新興人書寫的。
四十年,只是歷史長河中一個彈指瞬間,卻高度濃縮了一座城市奮勇爭先的歷史;四十年,僅是自然界微妙變化的轉瞬,昔日的山區小城卻已變身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之一;四十年,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新興正在以全新的姿態屹立于粵西廣褒大地,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打造“新樣本”,打好新興江治理攻堅戰,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全省前列........聲聲雷亮,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互換新作為。2018年,新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市委“兩新一前列”戰略目標,繼續堅持“抓攻堅、亮牌子、補短板”的工作思路,帶領全縣人民搶抓先機,實干擔當,敢為人先,創新進取,以抓鐵榴痕的干勁,久久為功的精神,書寫新時代發展篇章。
工業發展演繹“加速度”
產業是興城之本,工業是產業之基,工業興則經濟興。
新興咬住“工業發展牛鼻子”,著力抓項目,加快夯實發展根基。2018年1-10月,該縣9項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1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0.31%,超過時間進度要求6.98個百分點;28項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3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83.98%,超過時間進度要求0.65個百分點;60項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19億元。
引鳳聚鳳,才能借力發展。新興著力抓招商,加快培育新增長點。緊抓順德對口幫扶機遇,以新成工業園和禪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主載體大力招商選資。今年1-9月全縣新增招商合同項目17個,計劃總投資80.26億元,完成市下達該縣招商任務(111億元)的72%;預計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158.9億元,創稅6.3億元。
三產融合探索“新模式”
立足基礎看優勢。首先,新興三產均衡,各有龍頭。一產有溫氏股份,是全國最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值1000多億元,二產有不銹鋼制品,是全國最大的不銹鋼餐廚具生產和出口基地,三產有禪文化產業和溫泉。放眼全省乃至全國,這種組合較為罕見。另外,先行先試,經驗可鑒。溫氏股份1983年從“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起步,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畜牧集團。它的產業從最初的養雞,橫向養豬、養奶牛、養鴨等多品種發展,縱向圍繞產業鏈延伸,向上游的飼料、生物制藥、農牧機械、糧食加工貿易等發展,向下游的屠宰、食品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同時還跨行業發展金融、房地產、文化等產業,成為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示范。
該縣縣委書記唐誼提出,“扶持農業企業向二、三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引導骨干企業從工業向一、三產業兩頭拓展,降低產業成本;發揮旅游三產優勢,為一產、二產增加文化魅力,提升產品知名度,促進一二三產業緊密連接、協同發展,形成三產交叉融合、互促互融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三產融合、四化同步、城鄉統籌的發展新格局?!?/span>
在此基礎上,新興明確提出打好“溫氏、園區、六祖”三張牌。打好“溫氏牌”,就是要推動傳統農業“接二連三”,重點抓好現代農牧裝備產業園建設,打造中國最大的現代畜牧經濟集聚區;打好“園區牌”,就是要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目前由凌豐集團自主設計、自行研發、自主安裝調試的不銹鋼制品自動化生產線已點火運行,成為全國不銹鋼餐廚具制品行業內第一條完整的自動化生產線;打好“六祖牌”,就是要通過抓好龍山核心景區建設,爭取把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區創建成為全國5A級旅游景區,推動三產協同交叉競相發展,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在“現代性”基礎上的高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興之路”,推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
現代農業倍增“高效益”
走馬新興縣鄉村,只見一排排寬敞明亮的生態大棚內果蔬長勢喜人、一個個干凈整潔的養殖場中雞肥牛壯……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新興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壯大。該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大力發展綠色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唱響富民主旋律。
新興香雪牧牛圖
新興縣圍繞苗木花卉、水果、蔬菜、茶葉等產業,科學合理制定產業規劃布局——在山區或半山區重點發展水果業,城郊區重點發展蔬菜業,邊遠山區重點發展畜牧養殖業,構筑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集中帶。在建設模式上,以天露山黑兔現代生態養殖園區為基礎,以生態旅游農業為主題,建設集產業高效、科技培訓、教育示范、休閑體驗、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示范園區,推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該縣在新城鎮和太平鎮分別建設了兩個國家農業部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在天堂、新城、太平、車崗、東成、六祖等鎮建設10多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呈現出冬種、出口、無公害、高新技術等多種特色,并通過農業招商引資,讓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紛紛向基地集中,增強農業項目集聚效應。與此同時,注重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全面提升現代農業園區科技水平,積極引導農業園區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加快實施農業精品戰略,開展提質增效工程,大力推進農產品優質化。近年來,新興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擁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市級30家,培育家庭農場5100多個、種養大戶1.1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15個,涌現出翔順象窩茶、天堂紫米、禾泰農莊等一批上規模的特色農業企業。溫氏集團帶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組織銷售收入超500億元,擁有4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3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11個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和1個有機食品。
放眼粵西,新興田野獨領風騷,但見漫山果樹競綠,遍地稻穗泛金,茶葉香飄山嶺?,F代農業將為新興的農業倍添生機和活力,讓農民收獲無限的希望和喜悅。
新興江整治“聚全力”
新興江岸綠水清
2014年6月,新興江被廣東省環保廳列為市級掛牌督辦重點整治項目。
新興江整治刻不容緩,退無可退!新興縣痛定思痛,以決戰之勢,在全縣范圍內打響“整治新興江、保衛母親河”的攻堅戰。當年6月19日,新興縣政府發布通告,全縣境內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開展禁養區和違規養殖場的清理、治理工作。2017年,出臺史上最嚴10條“治水令”(以下簡稱“新10條”)?!靶?0條”明確新興江整治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科學治理、綜合施策,通過“抓源頭、治中間、清末端”,抓好新興江污染綜合整治。
在“治中間”方面,“新10條”要求,全面清理新興江及5條支流500米范圍內生豬養殖場。至目前,新興江及5條支流兩側500米范圍內692家養豬場已全部關停。除了養殖污染,生活污染治理也是“新10條”的重點。2017年,全縣已經投入、已經建成、已經啟動的環保設施項目和專項整治經費達2億元,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2萬噸)及配套管網全面完成并投入運行,縣城污水處理達85%,預計今年相關環保項目經費和投入超2.5億元。
經過攻堅整治,新興江水質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話。監測數據顯示,新興江出境斷面(陳舍斷面)水質穩定改善,2017年7月已達Ⅳ類水,12月水質穩定達到Ⅳ類。2018年以來基本穩定在Ⅳ類水,6月-9月更達到Ⅲ類。
行百里之半九十, 新興江治水不僅僅是殲滅戰,更是持久戰。
城鄉面貌煥發“新顏值” 放眼新興廣袤大地,一個個宜居生態村莊躍入眼簾,縣城擴容提質建設闊步前進,一條條承載著希望與幸福的公路,如彩練般在旖旎如畫的山水間延伸。今天的新興,一幅萬物競秀春滿園的畫卷正徐徐展開……“城”與“鄉”的融合,是新興推進城市農村加速一體化最大的亮點。
初冬,在新興縣簕竹村良洞村,水泥村道從公路向田間房舍延伸,新型社區整潔的農民聚居點里,健身器材靜靜地躺在路邊空地上;往房舍中央走去,曲徑通幽之處,正是村里的文化廣場……在這個普通的鄉村,村民看得見的變化是不斷豐富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而在潛移默化之中,村民們在“新型農民”角色里,正漸入佳境。
近年來,新興縣圍繞城區景觀、市容市貌等方面進行擴容提質,不斷優化城區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禪意氣息日漸濃郁。該縣圍繞人口集聚,完善城區配套,重點抓好惠能紀念堂、城市綜合體、五星級酒店等一批地標建筑的建設,加快人民醫院新院、新體育中心、惠能小學、湖北黃岡中學新興分校、舊城區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新縣城。同時,不斷提升城區文化品位,抓好縣城街道的立面規劃,突出禪意和嶺南風格,啟動縣城“一河兩岸”街景立面改造和生態景觀建設,完善街區、公園、城區路網的綠化,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花”綠化景觀,美化、亮化、文化城市環境。重點打造5條精品村、5條精品線路、1288條示范村,各鎮掀起“三清三拆”的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高潮。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顯著增強。
新從洞口咀乘船,沿著新興江水道,在清清流水上晃悠悠的漂著,但見江上白鷺飛天,兩岸翠竹依依,令人沉醉不已。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以前充滿黑臭的新興江經過這幾年的整治,原來可以這么美,真是讓人驚嘆!”新興人這樣評價。
新興江之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是經歷過“陣痛”、磨礪,才有了現在的結果。